/News.aspx
夏至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十个节气。“二十四节气”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,斗指午,为夏至。
太阳运行至黄经90°时为夏至交节点,一般在公历6月21-22日。夏至代表炎热的夏天来临,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。
夏至后,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随即到来,我国35℃以上天气的日数逐渐增多,经常处于北方“炙烤”南方“蒸煮”的状态。此时天气忽冷忽热,人体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,毛孔扩张、出汗增多,大家若过度贪凉,极容易导致夏季感冒,俗称热伤风,要注意养生保健。
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
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
注意保护阳气
预防“中暑”“上火”
避免招致疾病
清凉度夏日
切勿贪凉
合理使用空调
01
使用空调时设定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℃,并且居家需要定期开窗通风换气。
从炎热的室外进入空调房时,应提前将汗擦干。如果是在自己家里,最好进入室内让体温稍微下降一点,汗干了之后再打开空调。
家中有小宝宝,最好避免频繁出入空调环境。如果家中开启多台空调,可设置统一温度,避免宝宝在不同温度的房间或客厅里频繁地适应,减少忽冷忽热导致生病的机会。
及时补水
消暑降温防上火
02
补水不能只靠白开水,夏季流汗损失的不仅仅是水分,还有矿物质、维生素、氨基酸等,因此天热时补水不能只靠白开水。
自制绿豆汤、柠檬水等不仅消暑降温防上火,还能补充维生素等多种营养。太渴时千万不要过饮,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,造成不良后果,“不欲极渴而饮,饮不过多”,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。
多吃果蔬,黄瓜、西瓜、番茄等果蔬中不仅水分含量高,还富含各种抗氧化剂、多种矿物质及B族维生素等,对增强人体免疫力、预防衰老、抵御疾病都大有好处。
皮肤清洁
随时擦汗温水洗澡
03
平日里出汗后要及时换衣服,休息半小时后,再用温水洗澡,使皮肤毛孔舒张,有利于阳热的发泄。
需要注意的是,切忌出汗后立即洗澡,更不要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澡,这样会使寒邪趁机进入人体。
雷雨预警
梅雨季节防雷知识
04
盛夏多梅雨,空气中有很多水汽,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,水汽被上升空气推送到高空,形成了大块的积雨云,强热力对流会产生雷鸣闪电,电流高达几百千安,电压数百万伏。
遇到雷鸣闪电应注意以下几点:
1. 雷鸣闪电时您如果在家里,建议不要冒险外出,关好门窗,不要使用电视机、电脑、手机等电子设备,不宜使用水龙头。
2. 在户外就近寻找室内建筑物躲避雷雨,切勿蹚水。远离树木、电线杆、铁丝网、水管、煤气管、金属门窗,远离金属装置和电力设备。
3. 雷电期间,不宜开摩托车、骑自行车和在雨中奔跑,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,摩擦越大电压越大,也越容易伤人。
4. 不宜撑金属头的雨伞,不宜把羽毛球拍、高尔夫球杆等金属杆扛在肩上。切勿站立于山顶、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。
5. 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,可能要遭受雷击了,要立即双手抱膝蹲在地上。
6. 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,切记安全救护。可以用木棍、竹竿等绝缘体将电线或其他触电的带电体挑开,让其脱离电流。切记用手拉触电者,可以戴上橡皮手套,警惕自身安全。
《廿四节气导引法》相传为<宋>陈抟(陈希夷)所做,陈抟是唐末宋初的气功学家,曾隐居武当山、华山修炼多年。此图练习方法简单并且效果显著,堪称养生之大法宝。
夏至坐功姿势图
运:主少阳三气。
时:配手少阴心君火。
坐功:每日寅、卯时,跪坐,伸手叉指屈指,脚换踏左右各五七次,叩齿,纳清吐浊,咽液。
治病:风湿积滞,腕膝痛、臑臂痛、后廉痛厥、掌中热痛、两肾内痛、腰背痛、身体重。
自夏至始,至小暑前止,每日清晨3点至7点间,踞坐于榻,双手前伸手指交叉相扣,右腿屈膝抬起,右脚蹬在相扣两手中,用劲前撑,同时双手用劲往里拉,用劲蹬拉同时屏气,每次两三秒钟,松开时呼气,然后换左脚。共做五组,每组七次。然后叩齿36次,吐纳漱咽9次,收功休息。此组动作可缓解风湿积滞、腕膝痛、臑臂痛、两肾内痛、腰背痛、身体沉重等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