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News.aspx
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
中国传统廿四节气之小暑
关于小暑节气
2020年7月6日农历五月十六,太阳到达黄经为105度,进入廿四节气“小暑”时节。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,表示着季夏时节正式开始。
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我国古时将小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温风至;二候蟋蟀居宇;三候鹰始鸷。”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,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;小暑后面还有大暑,中间还有三伏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农谚所谓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”就是这个意思。
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,从气象学来说,小暑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节气,汛期也是从这一节气开始的,尤其是在南方,小暑又是台风多发时段,往往会出现风云突变的异常气候,暑热和雨水交替正是此时南方的天气特点。
“小暑”不仅气温骤高,而且夏雷阵阵,在这时节人们很容易感冒,大家该如何注意饮食起居保养身体呢?
小暑时节吃什么好?
小暑节气人们离不开空调,但是这样容易诱发风湿,损伤脾阳之气,导致中气不足,影响工作效率。
由于暑天出汗多,中医认为气随汗脱,因而夏季食疗补气非常重要。
冬瓜老鸭汤
靠近江河湖海等潮湿地区的居民,在大小暑及三伏天的酷热日子里,会用老冬瓜煲养阴清热的老鸭。
冬瓜是盛夏时最常用的瓜蔬之一,它清甜、瓜肉厚,且水分多。中医认为它有消暑湿、养胃液、涤秽、消痈、行水、消肿之功,广东民间用以消暑之用,往往要挑选老的冬瓜,因为其消暑力强而寒凉之性又有所减弱。
鸭肉是性凉而滋补的禽肉,宜夏日暑热时滋补所用。民间有“嫩鸭湿毒,老鸭滋阴”之说,煲汤一般选老鸭。本汤有消暑清热、去湿利水、健脾补益之功,是暑热水湿交错时的家庭靓汤。
莲藕
一直以来,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,早在清咸丰年间,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。
藕的营养价值很高,富含铁、钙等微量元素,植物蛋白质、维生素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,有明显的补益气血、增强免疫,清热养血除烦适合夏天食用。
藕的吃法很多,既可单独做菜,也可用作配料。鲜藕炖排骨、凉拌藕片、虾仁藕丝、鱼香藕丝都是常见的吃法,也可以做成藕肉丸子、藕饺、藕粥、藕粉糕等花样。
黄鳝
俗语:小暑黄鳝赛人参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,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。
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,而黄鳝性温味甘,具有补中益气、补肝脾、除风湿,强筋骨等作用。
黄鳝的做法简单,味道鲜美,营养价值也高,但是黄鳝不能和柿子、菠菜还有狗肉、葡萄一起吃,性味功能不相协调,同食恐会造成身体不适。
防暑降温要注意
忌冷水洗浴
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年男性喜欢的消暑方式,但夏季天气炎热,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,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,导致阳气暗损。可见的病症如手足发冷,小腿抽筋,双目视物不清,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。即使是热水洗浴,浴后要避免直吹空调,孩童尤其注意。
忌运动过量
当夏季气温在30℃-33℃时,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,最好选择早晨进行锻炼,时间以半小时以内为宜。
当最高气温高于35℃时,应停止户外锻炼,防止中暑,保持充足的饮水;同时,身边还要存放一些常规的防暑药品,如仁丹、十滴水、清凉油、藿香正气水、风油精等。
忌空腹饮茶
空腹大量饮茶,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,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,咸味引茶入肾,消烁下焦肾阳,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,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、阳痿、痛经等病症。因此,夏季饮茶,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,空腹不宜饮用。
预防眼睛感染
随着夏天气温的升高,细菌繁殖快,眼睛油脂腺分泌旺盛,很容易受到感染。提醒大家注意眼睛卫生,要多多眨眼,经常洗手,尽量不用手揉眼;眼睛干涩时可用热毛巾敷眼,常做眼保健操,太阳光强时要戴墨镜避免紫外线和红外线对眼睛的伤害,平时多吃护眼食物。
蓝莓是很好护眼食物,含有VC、VE、花青素、蛋白质、食用纤维等,可以缓解眼睛疲劳,改善人眼视觉的敏锐程度。叶黄素可以吸收光线防止黄斑氧化损伤,对抗蓝光和辐射,保护眼睛视力。
富含叶黄素的蔬菜、水果,有玉米、胡萝卜、西红柿、菠菜、甘蓝、西蓝花、南瓜、山药、赤小豆、黑木耳、海带、核桃、红薯、黑芝麻、猕猴桃、柑橘、山楂、红枣、芒果、葡萄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