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News.aspx
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;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-8日之间,即太阳位于黄经225°。此时,地球位于赤纬-16°19",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°47"。立冬过后,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,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。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,立冬期间,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。
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冬是终了的意思,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,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。
立冬节气,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。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,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。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,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,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。此外,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,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。
今日立冬,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也就标志着冬天的来临,天气也会越来越冷,除了做好冬季的保暖措施外,想要健康的过冬,你得注意很多的事项。那么,立冬要注意什么呢?今天给大家分享了立冬后要注意的养生事项,看看日常你做到了吗?
1、常喝白开水
冬天气候更加干燥,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量越大,光呼吸人体就会损失大量的水分,为了保证机体的正常,多喝点白开水是可以调节身体的水平衡,还可起到利尿排毒的功效。
建议:一般冬季的补水量很大,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左右。
2、注意预防疾病
冬季气候冷,很容易诱发慢性疾病或者加重慢性疾病,日常应该多防寒保暖。当然也不能为了室内保暖而将门窗封闭,要多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的流动,减少细菌的滋生,预防疾病。
建议:常备应急药物,尤其注意容易秋冬容易发作的慢性病。
3、适当运动
冬天人如果不运动的话,身体的新陈代谢更加缓慢,而运动不仅可以促进热量的产生,让身体更叫暖和,还能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,提高新陈答谢。冬天的锻炼不推荐大汗运动,可以做跑步操、慢跑,以微汗为度,因为汗多容易泄气,不利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。
建议:不同人群和不同年龄层人运动方式有所区别。老年人应注意保暖,不要太早出门锻炼,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。
4、保证充足的睡眠
充足的睡眠可以让一个人更加有精气神,早在我国古代唐朝就有医学家说::“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,冒犯寒威。”早睡可以养阳气,迟起以固阴精,可见充足的睡眠是古人的养生方式之一。“秋收冬藏”,冬天本就一个养精蓄锐的季节,睡眠是一种养精蓄锐的方式。
5、注意养肾滋补
冬天要“藏”,从中医学来讲就是肾主封藏,也就是说冬天要养肾。冬天是养肾最佳时节,可以让肾“精”更为充盈,增强身体各个的机能,提高免疫力,少生病。
建议:肾阳虚者要滋补,推荐羊肉、鸡肉等较温的食物,对于气虚血亏的人,推荐鸭肉、乌鸡等,同时可以加一些辅助的食材,炖成滋补养生汤。
6、足部保暖
足部是人体脉络最多的地方,如果不好好的保护,冬季很容易因为“寒从脚底生”而生病。并且足部穴位众多,与人体的各个内脏有密切的联系,如果足部受寒,会引起感冒、痛经、腹痛、腰腿痛等症状,所以足部保暖亦不可忽视。
建议:泡脚是足部保暖最快最有效的方法,每天坚持泡脚,有利于足部保暖,以增进血液循环。